日前🧑🏿💻,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赴廣東調研,主持召開高等教育服務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先行先試座談會、深化產教融合座談會並講話。懷進鵬指出,牢牢把握科技範式變革為教育帶來的發展機遇,打破學科壁壘💊,大力促進多學科交叉,通過建立科研大平臺優化配置資源,打造交叉融通的人才培養體系🚐🪿,協同開展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如今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拉開序幕,這是一場由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所引發的產業變革和技術進步🙄。前三次工業革命,中國都沒有趕上。盡管中國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發展歷程中很早就有所覺醒,但更多時候處於跟跑狀態。而第四次工業革命🕡,在技術創新方面🏄♂️,中國已經處於領跑、並跑和跟跑並存的局面🧑🏼🍳。第四次工業革命給中國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教育領域應展現出高度的主動精神,要牢牢把握科技範式變革為教育帶來的發展機遇➗,給予中國式現代化強有力的支撐。
要增強教育的歷史主動。第四次工業革命和以往三次工業革命明顯的區別在於,其將日益消除物理世界、數字世界和生物世界之間的界限🧙🏽♂️,並推動社會全方位的融合🧟♂️。這意味著教育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人們的學習、交流方式甚至生存哲學都在發生巨大變化🏄♂️。而當今世界主流教育模式更多還是為適應工業時代需求而設計的🧜🏻♂️,在向數字化為核心的科技範式變革過程中👰🏻🛴,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的教育,都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因此,中國教育要增強歷史主動精神,主動把握科技範式變革帶來的教育發展機遇👱🏻♂️,主動推動與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變革,爭取在科技浪潮中占得教育先機。
要增強教育的區域主動。此次懷進鵬部長赴廣東調研,尤其強調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為大灣區乃至國家整體發展提供堅實支撐。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利用其區位優勢,在探索高等教育與主要產業高度融合、更加充分發揮各種創新要素作用的高等教育集群發展模式中也確實起到了“先行先試”作用🏃🏻♀️➡️。新時代以來,我國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不斷深化✳️,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上升為國家戰略👮🏼,並且都具備了比肩世界知名城市群👰🏻♂️、都市圈的競爭實力🤾🏼♀️。因此🍈,未來應該增強這些區域發展教育的主動性,探索教育與區域經濟社會高度互動的發展模式𓀘,使其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範🪂,從而產生引領輻射作用。其他區域也應積極發揮各自優勢🏃♂️➡️,因地製宜推動教育內部供給與社會外部需求的融合互動🙇♂️。
要增強教育的聯結主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部署🦕,三者不再是獨立運行的體系,而是要同向而行🏎、同頻共振🚵🏽♂️。教育應該更為主動地增強聯結作用🚛,尤其是高等教育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要更加主動地發揮其聯結樞紐作用。現代大學不應在封閉的教育系統中孤獨地進行人才培養🪗,而是要走出象牙塔,去積極回應時代的發展需求☆,服務國家戰略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大學越走向社會的中心,越能在和經濟社會高度融合互動的過程中培養人才、支撐科技、活躍創新、強大國家。今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門發布的《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中明確指出,要打破學科專業壁壘,深化學科交叉融合,創新學科組織模式🤼♀️,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所發出的信號即是要突破知識規製的條條框框🌖,推動人才培養的“開放式創新”📸。
教育使命重大🍼,要更加努力充分發揮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在科教興國新征程上奮力書寫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
(作者:陳先哲,華南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