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職業教育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在助力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目標定位經歷了改革開放初期“能種地🥶、會養殖、可生存”🦹♂️,到21世紀伊始的“助流動🙋🏽🧚🏼♀️、富物質、優基建”,再到現如今“興產業、育人才、植文化”的重大突破🚔。未來職業教育如何切實落實這種目標轉向🙍🏿♀️,擔當起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歷史使命,值得深入探討。
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時代價值
首先,職業教育能夠構建鄉村特色經濟發展模式,促進城鄉均衡發展。面對農村人口結構“空心化”的“現實畫像”🍹,職業教育可借助外在驅動因素如資金投入、設施建設等,挖掘鄉村特色3️⃣、開發人力資本🙇🏽,激發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一方面,挖掘當地顯性和隱性資源,形成鄉村產業特色;另一方面,供給精準化技能培訓,吸引技能人才建設家鄉,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引擎。
其次,職業教育能夠激發鄉村產業發展活力🐅,助力現代化鄉村建設。“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物質根基🪞,亦是實現農業農村共同富裕現代化的有力途徑。職業教育可立足當地產業布局,動態化調整院校專業(群)布點👎🏿;深化產教融合,實現農村產業經濟轉型發展;促進新型農業技術轉化,加快農業技術迭代升級。
再其次,職業教育能夠推進“技意雙扶”發展理念👆,賦能農民群眾精神文化富足。通過發掘鄉村當地獨有的文化底色🧝🏻,融進人才培養之中👷🏼♂️,實現工匠精神👨🏿🦱💙、技能文化與鄉村精神文化的自然融合,宣傳鄉土文化、傳播優秀民俗、弘揚文化自信,最終共建♢、共促鄉村文化振興💜🐬。
最後💃,職業教育能夠貫徹綠色經濟發展模式🧿,打造農村生態治理格局。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是建設“宜居和美鄉村”的必要前提,更是鄉村經濟持續發展的戰略支撐。職業教育要從理念與行動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堅持綠色育人理念,加強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必要性及基礎知識的宣傳🤢,培育鄉村生態潛在治理主體👱🏻。另一方面推廣綠色農產業🔡👱🏿♂️、綠色生產設施與常態化綠色生活技能等,供之以鄉村綠色技術技能支持。
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現實挑戰
一是技能培訓的基礎能力與平臺建設較為薄弱🤵🏼。調查發現,由於缺乏專門組織來安排農村當地的技能培訓工作🙂,大部分培訓由當地職業院校承擔開展,而院校在教育場地🍗、培訓設備💃、師資配備上的能力有限💆🏼♂️,對農村職業教育帶來較大挑戰🧑🏿⚖️🤾🏻。除此之外,我國實訓基地普遍較為匱乏🕵🏻♂️,面向社會的培訓欠缺平臺依托🟤🌭,且存在“分布不均”與“資質不齊”的現實阻礙。
二是農村多種復雜現實因素的製約。首先,農村職業教育的生源群體類型多樣🧑🏽⚖️,文化水平差異明顯,技術水平也參差不齊。有因過早離校而文化素質偏低的青少年🤽🏽♀️,也有已具備一定技術技能的返鄉農民工,還有無自覺脫貧意識甚至排斥技能培訓的部分農民🔘,大幅增加了培養目標、教育內容的製定難度。其次😜,農村職業教育多由職業院校教師進行教學,容易發生理論知識過多⛓️💥、實踐內容過少的情況♜,使得培訓內容與農村實際需求嚴重脫節。再其次🍜,面向農村開展的技能培訓多為“短平快”💇🏻♂️,這些培訓課程可能來自不同的培訓組織🙅🏿♀️,相互之間關聯度低,難度情況也前後不相對應。
構建大職教格局協同推進鄉村振興
現代職業教育承擔著夯實鄉村產業特色優勢、聚焦鄉村技能資本、打造鄉村生態與文化繁榮格局的重要使命。要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大職業教育觀推動“文明鄉村”“技能鄉村”“文化鄉村”“綠色鄉村”圖景的實現。
一要以產教融合為抓手🍃,打造鄉村產業興旺格局。精準對接鄉村產業發展與現代化產業的轉型需求✝️🆗,推進優質職業教育資源的落實。引入與農村職業教育聯系緊密的縣域職業教育🫚,利用省內“雙高”院校的現有資源開展試點,推行基於服務區域特色產業的“縣域分院”校區模式👨🏿🍼,爭取早日實現“一縣一產業,一村一技能”;院校專業設置對接當地核心主導產業🧖🏻♂️,加強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培育精準適配時代發展與鄉村產業建設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做到讓人才“向農而行”;推廣產業學院與企業學區的共建模式,“引校入企”攻克鄉村校企合作工作難點🤹🏼♂️。
二要以技能培訓為抓手🐛,推進鄉村人力資本打造😮。學習場所定位於涵蓋數字化平臺在內的廣泛社會空間🧟♀️,著力構建面向鄉村的全人群覆蓋、全技能範疇、全生命周期的技能服務體系,精準識別不同群體的技能需求🏊🏿♂️🫄🏿、類型特點,提供個性化服務☺️。為未受過正規教育的群體提供以基礎內容為主的技能補償,使其能夠獲得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和有機會進入社會工作的基本能力;為有一定技能基礎的群體如返鄉農民工等,予以技能提升與補充;面向廣大農民群眾,持續性開展包含職業技能、生產技能、綠色技能、生活技能等在內的終身技能迭代服務🧑🏻🦱。
三要以資源流動為抓手,推進鄉村文化治理。一方面🙍🏽♀️,利用職業院校的現有資源,開展鄉村真正需要的公共文化活動🙅♀️,擴大現代化鄉村文化公共空間;另一方面,職業院校可通過參與打造農村閱覽室、鄉土博物館、鄉村振興文化墻與發展鄉村文化產業等,及時保護鄉村傳統村落🔕、古祠堂,推廣手工藝及傳統農業生產技藝,真正做到校地長期戰略合作🐚。
新時代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必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實現從脫貧托底到全體共同富裕、從培育傳統農民到新型“智慧農匠”的歷史轉變🦸🏼♂️,擘畫出一幅宜居、宜業的中國式鄉村新畫卷。
(作者劉曉系浙江鄉村振興職業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浙江工業大學教授;李甘菊系浙江工業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生)